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作品 > 正文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人文纪实摄影作品阐述

cysgjj 发布于2024-04-14 03:55:54 摄影作品 56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文纪实摄影作品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人文纪实摄影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拍摄人文纪实的时候,你一般用到哪个镜头?
  2. 人文摄影题材特点是什么?
  3. 《民典法》的出台对摄影人文纪实尤其是街拍,你怎么看?
  4. 人文纪实摄影和偷拍的联系及区别?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拍摄人文纪实的时候,你一般用到哪个镜头

平时大都用大三元镜头之一,24一70,选择摄影器材时,也应视具体情况,大型活动时用广角24-105镜头,人物特写可用长焦70-200;一般活动可用18-200,一镜走天下。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拍摄人文纪实的时候,你一般用到哪个镜头?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人文纪实摄影作品阐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文纪实摄影是以记录人们现实生活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我们所见的人类生活,它如实反映着我们的所见所闻。

所以对于镜头,我一般会选择35mm和50mm的定焦镜头或者是24-70焦段的变焦镜头。

24-70焦段的变焦镜头是一个很好的拍人像的镜头,用它来拍摄人文纪实也会非常方便,特别是在扫街的时候,需要快速拍摄时。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人文纪实摄影作品阐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就我个人的话还是比较喜欢用35mm的定焦镜头。

众所周知拍摄人文纪实的黄金焦段是35mm,而且使用定焦镜头会有几点优势不容忽视。

1.在进行拍摄的时候,会有利于自己对镜头的把握提高自己的镜头感,更好的理解画面的构图和组成;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人文纪实摄影作品阐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可以让自己不在“该如何变换焦段”的问题上过分纠结从而花费更多时间,有利于专注度的提高;

3.在同一个焦段,同一种级别上来说定焦镜头拍出的画面质量要优于变焦镜头。

拍摄人文纪实重在真实、自然,我在选择摄影器材时看具体情况而定,大型活动时用单反5D4配24-105镜头,或是70-200镜头;一般***活动时用小微单配18-200镜头。

人文摄影题材特点是什么

人文摄影题材特点,我认为应是多抓拍,现场气分浓厚,表达、刻画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表达永远无法***,所以我最喜欢人文摄影。当今全民摄影大世界,***手机都可拍到美丽的风光照片,更重要现在老百姓大多富裕起来了,经常外出旅游他们可以看到真实的美景,并用手机拍下来欣赏,所以摄影师的风光照片也就没有以前那样神秘了。配图:《路遇不平、挺身相助》曾获《湖南日报》"五一文杯″抓拍大赛一等奖。


我个人觉得“人文摄影”,就是以人及人类社会活动为对象的写实摄影。既然是写实作品,本人粗浅的认为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摄影作品必须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状态下真实的体现,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时下流行的摆拍。

摄影作品必须体现出来一种积极向上精神状态,也就是时下流行的说法,表现正能量。通过摄影师的艺术性、创造性、专业创作能够让读者能在情感上与摄影师产生共呜。

感谢邀请。

人文摄影,算是纪实摄影的范畴,是纪实摄影的一个门类,但人文摄影,是应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是人们生活当下社会的真实反映,可以生活环境、可以是穿衣戴帽、可以生活习惯和风俗等,一般摄影师最感兴趣可能某些特定区域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等,因为这些东西有特点,最大特点地与其它日常所见区别开来。

人文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人文摄影,最忌摆拍,不管人物还是环境,都是真实再现,不能进行人为的安排、需要性的造景等。

我喜欢用照片来说明问题,还是上照片吧:

这是广东某些地区还保留了使用传统机器脱谷的场景,这就是一种人文现象,照片里的摄影师拍的就是一种人文,而我把摄影师当成了主体,显然上面这照片就不属于人文,画面上摄影师的镜头里才是人文,因为他记录才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种地域的、有特点的、有代表性的人或物真实地进入摄影师镜头,才是人文,比如饮食。

上图就不是人像,而是人文,因为我要表现是服饰、地方色彩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生活中不缺少美,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去发现,摄影作品必须体现出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表现正能量。所以通过摄影师的艺术构思、创造性和专业水平,从生活中创作能够让读者能在情感上与摄影师产生共呜的作品。

在摄影中你可能常听到“人文纪实摄影”这个词。(提问中的“人文摄影”,实际上就是“人文纪实摄影”。而人文纪实摄影题材的特点,我的观点是:

1、社会性。即关注社会和社会中各个生活层面的人们,尤其是需要社会给予温暖的人群。这就是人文纪实摄影题材的人文特点。

2、时代性。任何时期的社会都具有一定历史特征,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中人们必然带着那个时期的历史印痕。如六、七十年代***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与八、九十年代有很大的差异。而八、九十年代与现在相比同样有很大差异。因此,拍摄人文纪实摄影题材的图片或作品,当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

3、客观真实性。即拍摄者的作品当追求和体现客观真实性,因人文纪实类摄影不是纯粹的摄影艺术,不能以社会生活中的极个别现象或拍出的影像以片概全。在当今社会尤其当注重纪实摄影人文题材上和主题表现上传播正能量。而对带有一定负面影响的题材,当把握好作者立场和体现社会责任感。

4、纪实拍摄的瞬间性。人文纪实摄影在拍摄上的显著特点是抓拍的瞬间性,这与其它门类摄影,尤其是艺术类作品拍摄有明显的差异。

《民典法》的出台对摄影人文纪实尤其是街拍,你怎么看?

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正式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第1020条规定: 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二)为实施[_a***_]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

民典法对肖像权保护的法律出台后,明显加大了对肖像权的保护力度,对过去个别摄影人无视摄影道德,粗暴地抵近别人拍摄,或利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偷***摄,肯定是不允许的.其实这种粗暴的拍摄手段被摄人也是极端反感的.这里所附的一张图片是2016年拍摄于大凉山的一个村子,一群摄影人正准备进入这个家庭拍摄,一个十多岁的女孩举着一把斧头从房子里冲出来,愤怒地吼到:不准拍,再拍,我就砍死你!可想,未征得别人同意,粗暴拍摄后果是很严重的.

我理解民法典规定肖像权的核心是肖像权人的同意权,包括同意拍摄和同意使用.摄影人只要在这方面做好工作,取得被摄人的同意,不管是街拍,还是专题创作,都是允许拍摄的.这就要求摄影人在拍摄前或拍摄后做好与被摄人的沟通工作,取得被摄人的同意认可.法律还规定了五项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的拍摄行为,对于摄影创作者来讲,可以在新闻报道、在展示特定公共环境、在维护公共利益的专题摄影中使用肖像。

民法典对肖像权的规定出台后,无论我们是街拍,还是纪实摄影的人文拍摄,都必须要增强法律意思,要树立尊重被摄者的观念。要学会沟通协调,要做好选题长期耕耘,走深度创作的路子,反而会促进纪实摄影的路子走得更坚实。

五月二十八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谓“不得制作”,说通俗一点,没有经过对方同意,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就已经违法,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所称肖像,不在于他是否你的拍摄对象,而是看他在照片中的辨识度,凡是可以被辨识的,皆为肖像。不说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大家看看自己手机的图库,平时的照片里有多少张陌生人的面孔,你就已经违了多少次法。

那有没有例外条款呢,有。《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规定了五种例外的情形。

(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注意是“已经公开的肖像”,不适用。

(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好吧,至少狗仔们安全了。

(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须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这个好理解,通缉令之类的。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刚看到这一项时我是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许能用上。仔细思索之后还是一声叹息,街拍不是风景照,目的肯定不是“展示特定公共环境”,在法庭上根本不会得到支持,还是得输掉底裤。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不适用。

现在可以总结陈词:在生效后,街拍照片里如果有人的面孔或身形清晰到足以辨认出他是谁的,即为违法。手机图库里有别人照片的兄弟们,你们现在没事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若是发在朋友圈里不幸被发现了,也请准备好你的底裤。

在国外,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喜欢街拍人像。他们在拍出满意的作品后往往会拦住对方,送点小礼物什么的,然后请对方签下《使用肖像授权书》。同样的行为在国内,窃以为不可取。你越彬彬有礼就越像一个马路骗子,掏出一张莫名其妙的法律文书来叫对方签字还不如自己打110来得更爽快些。

谢谢邀请

其实很简单,拍照前,看对方态度了,人家说不介意,就拍,人家不愿意,就不拍。征求意见嘛。

其实人文纪实摄影在国外挺随便的,当然你不能拿镜头近距离对着人家,我拜访过警察,艺术家,一般百姓,流浪者,都很友好,随便让你拍。

但是,绝对不能没完没了近距离拍照,要瞬间完成,看似随便一拍而已,做的越自然越好。

人文纪实摄影和***的联系及区别?

首先我们要分清这两种概念。

人文纪实是一种摄影种类,照片来源于生活,通过照片反映某种文化,精神又或者具有故事性或蕴含某种含义。

***是指不在被摄者知道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人文纪实中包含着对方知情的情形下拍摄也包含着对方不知情情况下进行拍摄。其实这种“***”大多时候都是被认可的,比如你去拍摄市井中玩耍的小孩,又或者正在做事的工匠,这样的拍摄即使被对方发现也能被对方理解。但是,有些明令禁止的写着禁止拍摄的场合,我们使用“***”就非常不合时宜。

另一方面,这种“***”更多的是看待被摄者自己,倘若真的为了人文纪实而去拍摄,那么这种***在道德上并没有过不去的地方,毕竟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需要有这样的记录人用心的去拍摄能够反映社会具有价值的照片。有时你在拍摄时对方不愿意,出于尊重你可将照片删除并和对方道歉。

倘若打着纪实的名号去做“***”的事情,拍些索然无味的照片,这样的***从自身出发都是不被认可的。

所以若是真要拍摄人文纪实那就大胆的拍摄,放宽心态,该和对方提前告知的便提前告知。而所谓的抓拍,从字面理解就是抓住美好有意义的瞬间进行拍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文纪实摄影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文纪实摄影作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mwnw.com/post/1775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